Bone-Forming and Antiresorptive Effects of Romosozumab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Bone Histomorphometry and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nalysis After 2 and 12 Months of Treatment.
Romosozumab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的骨形成和抗骨吸收作用:治疗后2个月和12个月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
J Bone Miner Res.
2019Jun 24. doi: 10.1002/jbmr.3735.
骨硬化蛋白是骨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具有抑制骨形成的作用。多种动物模型发现,骨硬化蛋白抗体可增加骨形成。Romosozumab是一种人源性骨硬化蛋白抗体,对骨骼具有双重作用,可瞬时增加骨形成的血清生化标志物,降低骨吸收指标,从而引起骨密度增加和骨折风险降低。本研究目的是评估Romosozumab对骨组织的作用。在一项多中心、多国、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研究(FRAME)中,对107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亚组研究,每月使用一次romosozumab 210mg或安慰剂治疗,治疗2月(n = 34)或12月(n = 73)行髂骨活检,评估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基于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骨微结构作为研究终点。与四倍荧光染色标记或安慰剂评估的基线值相比,romosozumab组治疗2个月骨形成的动态指标显著增加(基线水平和治疗2个月的矿化面/骨表面中位数:romosozumab组分别是 1.51%和5.64%;安慰剂组分别是1.60%和2.31%)(P<0.05至 P <0.001),同时伴随着松质骨(骨吸收表面/骨表面中位数:安慰剂3.4%,romosozumab 1.8%,P=0.022)和皮质内骨(骨吸收表面/骨表面中位数:安慰剂6.3%,romosozumab 1.6%;P = 0.003)骨吸收指标显著下降。与安慰剂相比,romosozumab组治疗12个月松质骨的骨形成显著降低(P<0.05至P<0.001),且在第2个月出现的较低骨吸收终点值 (P < 0.001)持续存在,表明骨转换减少(P= 0.006)。骨膜和皮质内骨未观察到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的显著变化。骨转换减少导致骨量和骨小梁厚度增加,伴随着骨小梁连接性改善,然而romosozumab组治疗12个月皮质骨孔隙度无显著改变。总之,使用romosozumab早期出现骨形成短暂增加,但骨吸收持续下降。Romosozumab抗吸收作用最终导致骨转换减少,继而引起骨量增加和骨微结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