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骨转换指标的动态变化
来源:CSOBMR 发布日期:2019-04-22 10:21:42浏览:1102次
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骨转换指标的动态变化
Kinetic of boneturnover markers afte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postmenopausal female
JOrthop Surg Res. 2018; 13: 314.Published online
2018 Dec 7. doi:10.1186/s13018-018-1025-5
背景: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最常见的是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转换标志物(BTMs)可用于评估骨形成和骨吸收情况。然而,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BTMs变化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骨转换指标的动态变化。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309例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集空腹血样,分析骨钙素(OC)、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碱性磷酸酶(ALP)、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血钙、血磷等骨转换标志物。根据骨折后的不同时间节点,将所有病例的诊疗过程分为7个阶段:第1阶段(3天内)、第2阶段(3天至1周)、第3阶段(1至2周)、第4阶段(2至4周)、第5阶段(4至12周)、第6阶段(12至24周)和第7阶段(24周至1年)。比较各阶段BTMs的差异及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
方法:椎体骨折后3天内,各种血清BTMs浓度均开始升高。骨钙素和β-CTX有两个峰,第一个峰在第2阶段(分别为21.4±6.0ng/ml和0.72±0.17ng/ml),第二个峰在第6阶段(分别为25.8±7.5ng/ml和0.89±0.23ng/ml)。ALP的峰值出现在第4阶段(123.9±25.7U/L),PINP在6阶段达到峰值(69.50±16.82ng/ml)。血清磷在第2阶段达到第一个峰值(1.21±0.13mmol/L),第4阶段达到第二个峰值(1.23±0.13mmol/L)。血清钙在第3阶段达到第一个峰值(2.30±0.07mmol/L),在第5阶段达到第二个峰值(2.34±0.08mmol/L)。
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之后,BTMs的时间依赖性变化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再生和塑性等有关。本研究建立了椎体骨折后BTMs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各时段的参考值。有助于根据BTMs动态变化趋势评估椎体骨折愈合过程。
编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骨科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