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女性伴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骨皮质强度指数及骨微结构
来源:CSOBMR 发布日期:2019-04-22 10:20:56浏览:1008次
绝经女性伴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骨皮质强度指数及骨微结构
Cortical bone material strength index and bonemicroarchitecture in postmenopausalwomen with 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
J Bone MinerRes.
2018 Oct 3. doi: 10.1002/jbmr.3590.
长期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与非典型股骨骨折的关系是临床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越来越大的顾虑。骨质疏松治疗率的降低可能最终导致典型脆性骨折的增加。
近期麻省总医院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首次利用冲击微压痕评估非典型骨折、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和近期髋部骨折患者的在体骨质强度指数。通过哈佛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及发放海报向波士顿地区招募受试者,将其分为非典型股骨骨折、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和治疗空白组,该研究以胫骨中段内侧骨面为测量部位,通过OsteoProbe RUO压痕仪采用冲击微压痕法评估在体骨质强度指数;使用高分辨率外周定量CT获得胫骨远端骨微观结构,将相关数据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估骨质特性,此外还测量骨密度并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行为习惯等。
研究共纳入153名绝经女性(治疗空白88例,长时期使用双磷酸盐30例,非典型骨折20例,髋部骨折15例)。结果显示四组骨质强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骨质强度指数与年龄、BMI、双磷酸盐治疗时间、维生素D水平、骨密度无关。该结论与现有理论及先前的研究结论相反出乎研究者预料,这可能是由于检测仪器(循环参考点压痕仪、纳米压痕仪等)的差异造成。
就骨质特性而言,非典型骨折组与近期髋部骨折的女性相比其胫骨横截面面总面积较小,其它骨质参数与近期髋部骨折及长期使用双磷酸盐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空白组较非典型骨折组具有优势,该差异经矫正年龄与体重指数后仍然存在。
该研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长期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对皮质骨特性有不良影响,或导致非典型骨折女性骨皮质特性改变,至少通过骨质强度指数检测未发现。该研究不支持临床使用压痕仪鉴别存在非典型骨折倾向者的骨皮质特性改变。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小以及横断面研究的不足。
作者:Popp KL, CaksaS, Martinez-Betancourt A, Yuan A, Tsai J, Yu EW, BouxseinML.
摘译:河北省人民医院 李文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