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青春期骨皮质和骨小梁微结构的性别差异
来源:CSOBMR 发布日期:2019-01-17 13:27:58浏览:1106次
中国儿童青春期骨皮质和骨小梁微结构的性别差异
Sexual Dimorphism in Cortical andTrabecular Bone Microstructure Appears During Puberty in Chinese Children.
JBone Miner Res.
2018 Jul 12. doi: 10.1002/jbmr.3551.
在生长过程中男性的前臂远端骨折比女性更常见。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前的生长发育异常可能会影响易发生骨折的骨骼结构。实际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骨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例如,在香港进行的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报告称,44.6%的前臂远端骨折发生在12至16岁的儿童中,男孩的骨折发生率高出五倍。因为干骺端骨皮质是由生长板周围的骨小梁聚结形成的,我们假设男性青春期晚期在骨小梁形成和聚结过程需要更长的时间,相对于女性而言,将产生高多孔性皮质骨、低基质矿物质密度和高密度骨小梁阶段。本研究对214名健康的中国男孩和219名7-17岁居住在香港的中国女孩使用了高分辨率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非显性桡骨远端显微结构进行了量化。在距非显性桡骨远端生长板近端5mm处获得110个切片(9.02mm)的测量值。使用非阈值图像分析软件StrAx1.0(Straxcorp,墨尔本,国际中心,澳大利亚)测量孔隙率,并使用骨小梁分割技术(ITS)测量小梁板和杆结构。使用有限元分析(FEA)估算其力学性能。结果根据年龄、总骨横截面积(CSA)、膳食钙摄入量和体力活动进行调整。在男孩中,青春期总骨CSA比女孩增加17.2%-22.9%,皮质/总骨CSA仅在Tanner 2期减小5.1%,皮质孔隙率增加9.4%-17.5%,基质矿物质密度在Tanner第2-5期降低1.0%-2.5。男性在Tanner 3期和4期有较高的小梁相对骨体积/骨体积分数(BV / TV:骨体积/组织体积),Tanner 5期的小梁板和小梁杆的BV / TV比例均高于女孩。在Tanner 2期,男孩的表观模量比女孩低17.0%。由于骨矿物质累积和线性生长之间的分离而导致的暂时性高孔隙度可能导致中国男孩远端桡骨骨脆性高于女孩。本研究证实了在中国男孩Tanner 2期中,骨矿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与短暂性皮质脆性有关,与桡骨远端干骺端小梁皮质化延迟有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比较骨形态的种族差异和纵向研究暂时性皮质脆性和骨折结局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者:Cheuk KY, Wang XF,Wang J, Zhang Z, Yu FWP, Tam EMS, Hung VWY, Lee WYW, Ghasem-Zadeh A, Zebaze R,Zhu TY, Guo XE, Cheng JCY, Lam TP, Seeman.
编译:蒋升,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