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女性腰1-4和腰2-4椎体DXA测量结果比较

来源:CSOBMR 发布日期:2018-12-11 09:20:39浏览:1874次

作者:邵红宇 余卫 林强 周晓红 孙朋涛 杜桂迎

单位:

1、北京协和和医院放射科

2、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CT/MR科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腰1-4椎体及腰2-4椎体骨密度值、T-值结果及其随年龄变化的异同点,为临床解释骨密度测量结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DXA骨密度测量的女性受检者4 903例,年龄45~94岁,平均(60.3±9.4)岁,将所有受检者依据年龄分为8组。记录每组腰1-4椎体、腰2-4椎体、股骨颈及全髋的骨密度值、T-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观察腰椎两部位骨密度值及T-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  所有分组中,腰1-4椎体骨密度值及T-值均低于同年龄组腰2-4椎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前年龄组腰1-4、腰2-4椎体及全部年龄组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值及T-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以50~54岁年龄组为著;75岁后腰椎骨密度值及T-值较前略回升。结论  增龄后,腰椎1-4和腰椎2-4骨密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腰椎1-4较腰椎2-4的骨密度及T-值均明显降低。

关键词: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腰椎;骨密度;T-值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椎体骨质疏松的正确诊断及骨密度的准确测定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预测至关重要。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并颁布了Kanis等提出的白人妇女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此标准指出腰椎正位、髋部或前臂作为检查部位。2007年,国际骨质疏松测量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linical Densitometry,ISCD)推荐腰1-4椎体作为腰椎骨密度的测量部位,但在临床及临床药物试验中,使用腰1-4和腰2-4椎体作为诊断部位的现象均有存在。然而,不同年龄腰1-4和腰2-4椎体骨密度值及T-值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未见有关此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 903例女性受检者腰1-4和腰2-4椎体的骨密度值及T-值,并探讨其随年龄变化的异同点,旨在更合理解释骨密度的测量结果。


对象与方法


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放射科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进行骨密度测量的女性受检者,排除标准为:(1)45岁以下的受检者;(2)腰椎内有金属固定物、脊柱侧弯等影响骨密度测定者;(3)依据Genant半定量法诊断为椎体骨折者;(4)因髋关节置换术等因素致右髋无法行DXA测定者。最终共纳入4 903例,年龄45~94岁,平均年龄(60.3±9.4)岁,将所有受检者依据5岁间隔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80岁以上为一组,共分为8组。


检测指标及方法

分别收集受检者腰1-4椎体、腰2-4椎体、股骨颈及全髋的骨密度值及T-值。T-值通过临床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健康年轻人群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以得出高于或低于健康年轻人群的标准差值,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客观指标。DXA机型为美国GE Lunar Prodigy,检查部位为腰椎和右髋,扫描模式为标准,分析软件版本为enCORE10.50.08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9.0分别计算腰1-4椎体、腰2-4椎体、股骨颈及全髋的骨密度值及T-值,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骨密度值结果保留3位小数,T-值结果保留2位小数。受检者腰椎两部位DXA检查结果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通过腰1-4椎体、腰2-4椎体、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值及T-值随年龄变化曲线图分析其相应特点。


结果


腰1-4和腰2-4椎体DXA测量结果

同年龄组腰1-4椎体、腰2-4椎体的骨密度值及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1-4椎体的骨密度值及T-值均低于同年龄组腰2-4椎体(表 12)。


表1.png


表2.png


腰1-4和腰2-4椎体骨密度值及T-值与年龄的关系

75岁前腰椎两受检部位骨密度值及T-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75岁后腰1-4和腰2-4椎体骨密度值及T-值较前呈略回升趋势(图1、2)。


图12.png


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值及T-值与年龄的关系

各年龄组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值及T-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以50~54岁年龄组为著(表 3图 34)。


表3.png


图34.png


讨论


DXA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值是国内外诊断骨质疏松的客观指标,也是骨质疏松症疗效评估及骨折风险性预测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不同的测量部位和不同的测量感兴趣区所致的骨密度值和T-值结果也有所不同。有报道指出不同骨密度测量感兴趣区其相应的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也有所不同


ISCD指出,行中轴骨DXA检测时,选取腰椎和髋部具有较低T-值的结果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依据,并推荐腰1-4椎体作为腰椎骨密度检查的感兴趣区,但在临床及临床药物试验中,仍使用不同的腰椎感兴趣区(腰1-4或腰2-4椎体)进行测量评估,这势必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腰1-4椎体的骨密度值及T-值均低于同年龄组腰2-4椎体,且各年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郭郡浩等针对不同腰椎感兴趣区精确性评估的报道也有相似的结果。因此,在临床和药物研究分析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时,应考虑上述感兴趣区不同所致的差异因素。


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大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无明确的外伤史及相关症状,临床易于忽视,所以椎体骨折的风险评价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至关重要。El Maghraoui等研究表明,腰椎骨折发生率随骨密度的降低而增加,无椎体骨折者、一度椎体骨折者、二/三度椎体骨折者间骨密度值及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elmas等多中心、多地区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的前瞻性研究指出,腰1椎体易受骨质疏松的影响,其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腰2、腰3、腰4椎体。此外,Seok等回顾性研究中分别用腰椎骨密度及髋部骨密度预测腰椎未来发生骨折的风险,发现腰椎骨密度对未来腰椎骨折风险性的评估更准确,据此笔者推测,腰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可能更有助于评估其相应部位的骨折风险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腰1-4椎体的骨密度值及T-值均低于同年龄组腰2-4椎体,结合上述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应用腰2-4椎体作为DXA测量部位时,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诊断不足或过低地评估腰椎未来发生骨折的风险,进而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诊断的假阴性率升高等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50~54岁年龄组骨密度值及T-值随年龄变化下降最为显著。因为腰椎松质骨含量丰富,并且松质骨的代谢转换率明显高于皮质骨,而绝经期所致的骨质疏松通常具有高转换特点,尽管本研究未包含有关绝经信息,但50岁左右通常被认为是绝经初期,且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多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所以腰椎骨密度值及T-值会在50~54岁这个年龄组出现下降高峰,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相似。


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75~79岁年龄组女性受检者腰椎骨密度值及T-值出现回升现象,这与余卫等在1999年研究中的女性腰椎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的结果不同,笔者推测两种结果的差异为近年来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提高,人们运动时间减少,静态生活时间延长,加之饮食习惯改变,动物类脂肪摄入增加,最终导致肥胖的发生率增加有关。肥胖和体重增加可导致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或腹主动脉钙化加重,这种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或腹主动脉钙化加重可能是上述腰椎骨密度值及T-值出现回升现象的原因。尽管本研究未对受检者的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或腹主动脉钙化进行评估,但本研究中不受退行性骨关节病或钙化影响的股骨颈及全髋的测量结果无此回升现象,可佐证笔者的推测。


本研究中,75~79岁年龄组女性受检者腰1-4及腰2-4椎体骨密度值及T-值回升最为显著。Kauppila等对腹主动脉钙化评分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腰2、腰3、腰4椎体水平腹主动脉钙化程度高于腰1椎体,并且据笔者临床工作观察,腰2-4椎体较腰1椎体更易患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综合上述因素及本研究结果,推测对75~79岁女性人群行骨密度测量时,选取腰2-4椎体更易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及腹主动脉钙化等影响,最终易得出低骨量或骨质疏松的假阴性结果。


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仅观察分析了GE-Lunar这一个DXA机型的测量结果,是否能说明其他机型测量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另外,仅分析了45岁及以上的女性人群,对男性人群及年轻女性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综上,腰1-4椎体骨密度值及T-值低于同年龄组腰2-4椎体,且对75~79岁女性人群行骨密度测定时,腰2-4椎体更易受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及腹主动脉钙化等因素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在临床及临床药物试验选取腰椎骨密度测量部位时,应考虑到腰1-4和腰2-4椎体感兴趣区的异同点,综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客观地评估;相关医学机构也要综合考虑两检查部位的差异及特点,推荐或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至少在随诊时应选择同一检查部位的感兴趣区进行评估,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防治提供较为准确和客观的骨密度测量结果。

新闻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