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PV4基因突变导致Kozlowski型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病一例家系研究
来源:SCOBMR 发布日期:2018-07-06 15:39:44浏览:1416次
作者:程健豪 傅文贞 何进卫 汪纯 章振林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
摘要:目的 Kozlowski型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Kozlowski type spondylometaphyseal dysplasia,SMDK)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显性遗传病。本文报道了1例SMDK患者家系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1例SMDK先证者及其患病母亲及5例健康家庭成员,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进行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亚家族蛋白4编码基因(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4,TRPV4)16个外显子Sanger测序,并以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基因突变分析的对照。同时对先证者和其母亲进行体格,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 先证者及其母亲临床表现为髋内翻畸形,膝外翻畸形,脊柱侧弯且伴有干骺端的改变。Sanger测序显示TRPV4基因(c.1781G > A)杂合突变,其他家族成员及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TRPV4基因1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1781G > A)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关键词:Kozlowski型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TRPV4基因;突变
Kozlowski型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Kozlowski type Spondylmetaphyseal dysplasia,SMDK)是一种以脊柱侧弯、扁平状椎体和干骺端发育异常为特征的罕见遗传性骨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MDK童年时期起病,婴儿期多表现正常,及早发现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及开展遗传干预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1例Kozlowski型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家系进行致病基因鉴定和临床表现分析,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SMDK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罕见遗传性骨代谢病的认识。
对象与方法
对象
本研究对象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的全部家系成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先证者为24岁的女性(图 1,Ⅲ-1),父母非近亲婚配,其为第一胎,足月剖腹产,出生时身高体质量与同龄儿相当。7岁时出现脊柱侧弯。患者因双膝关节畸形伴有脊柱侧弯10余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查体:身高135 cm,体质量55 kg,脊柱明显侧弯。髋关节内翻畸形,膝关节外翻畸形,呈X型腿并伴有手指粗短(图 2)。听力、视力和智力正常。患者母亲52岁(图 1,Ⅱ-2),身高140 cm,体质量50 kg。患者母亲自幼身高较同龄人矮小。因先证者正处于妊娠期,故未对其进行X线检测,仅对其母亲进行了双手、骨盆、双侧股骨、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
方法
外周血基因组DNA提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患者和100名正常人外周血2 mL,用EDTA二钠抗凝。采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上海莱枫生物科技公司试剂盒)提取血样本DNA。用分光光度仪检测DNA浓度。
PCR扩增及突变检测:从在线数据库(GenBank accession NC_000012)中获得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亚家族蛋白4编码基因(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4,TRPV4)的DNA序列。利用之前报道的引物PCR扩增TRPV4基因的16个外显子(包括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所有引物均由上海Invitrogene公司合成(表 1)。采用PCR反应试剂盒(美国Promega公司)进行外显子扩增。反应体系为2×Go Taq Master Mix 12.5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0.5 μL,超纯水10.5 μL,DNA样本1 μL。PCR反应条件为:预变性94 ℃ 5 min,变性94 ℃ 30 s,退火57~64.5 ℃(根据不同引物调整),72 ℃延伸1 min,34个循环,最后终端延伸72 ℃10 min。PCR反应产物经电泳鉴定特异性后,送上海天昊公司进行Sanger测序分析。
结 果
X线检测
先证者母亲双手掌骨近端变尖,指骨干骺端增宽,指掌骨明显变粗短,两侧尺桡骨未见明显异常(图 3A);双侧股骨干骺端增宽,结构紊乱,密度增高,其内内有不规则条索状及团块状高密度影,且右侧胫骨平台中央成刺状突出,关节间隙未见缩窄(图 3B);胸椎诸椎体变扁同时间隙增宽,椎弓根变长。侧位片呈现椎体变扁,椎体前缘呈楔形改变(图 3C);髋臼畸形顶扁平、双侧髂骨周边呈现不规则形态,双侧近端股骨呈现矛状(图 3D)。
骨代谢生物化学检查
先证者与其母亲的N端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降解产物(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均升高,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 25OHD)水平低,血钙及血磷正常(表 2)。
测序结果
先证者及其母亲的TRPV4基因存在相同的杂合突变位点,先证者11号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c.1781G>A)(图4),所编码蛋白质第594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p.Arg594His)。在其家系的其余成员及100名健康对照人群中均未发现有此突变。
讨 论
目前认为SMDK是由包括COL2A1基因和TRPV4基因在内的多种基因突变导致的。同时亦有1例GPX4基因突变导致SMDK的报道。Ⅱ型胶原纤维α1基因(collagen 2A1,COL2A1),COL2A1基因编码产物为Ⅱ型胶原蛋白。COL2A1基因突变会导致Ⅱ型胶原纤维结构发生改变,或引起维系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如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改变从而致使胶原分子降解加快,而这些异常均会引发疾病。一般将此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Ⅱ型胶原病,临床常见病种主要有两大类:骨骼-软骨发育不良和骨关节炎疾病。前者包括Kniest发育不良、Ⅱ型软骨成长不全(achondrogenesis type 2,ACG2)、软骨形成不足(hypochondrogenesis,HCG)、脊柱干骺端发育不良(spondylometaphyseal dysplasia,SMD)以及临床表型较轻的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SEDC)和脊柱周围发育不良等。骨关节疾病则相对较少,包括骨关节炎和双侧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等。2013年Matsubayashi等报道了1例由COL2A1基因杂合突变所引起的SMD病例。而国内尚无COL2A1基因突变导致SMD的报道,而仅在2007年和2013年发现两例此基因突变导致的SEDC的病例报道,1例为COL2A1基因的23号外显子(C.1510 G>A)错义突变,1例为COL2A1基因42号外显子(c.2735G>A)错义突变。因此,若在临床上遇见类似病例,应考虑COL2A1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TRPV4是香草素受体渗透压感受通道(vanilloid receptor related osmotically activated channel)成员。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对钙离子具有适中的通透性。TRPV4基因有6个跨膜区(T1~T6)和位于T5和T6之前的襻环结构,通道的氨基酸存在3~4个锚连蛋白重复区(ankyrin repeat domain, ANK)。可被生物体内外环境中机械力、热和低渗透压等各种理化刺激所激活,参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同时也对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在骨骼发育领域,TRVP4基因目前已被证实与包括短躯干症3型(barchyolmia type 3)、SMDK、类扭伤型侏儒(parastremmatic dwarfism)、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epiphseal dysplasia maroteaux type,SED)和变形性骨发育不良(metatropicdysplasia,MD)等多种骨骼疾病相关。2009年研究报道了6例TRPV4基因突变所致的SMDK,共报道了3个新发突变位点,其中4例为1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1781G>A,p.R594H)、1例为6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A992>G,p.D333G)、1例为13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2146G>T,p.A716S)。本研究先证者同样是11号外显子(c.1781G>A,p.R594H)突变携带者,由此为确诊SMDK提供了依据。同时该研究在4例相同突变位点(c.1718G>A)的患者中,脊柱侧弯程度、关节的挛缩程度和骨盆形态等临床表型却迥然不同,其中某些患者的表型与MD颇为相似。由此可见,SMDK是一种有遗传异质性的疾病。本文先证者所携带的(c.1781G>A,p.R594H)突变位点位于TRPV4基因的跨膜区,594号精氨酸被证实在TRPV家族内高度保守并且被证实对化学信号刺激(钙离子浓度)的检测和传导非常重要。而运用携带突变位点质粒的重组细胞进行的体外电生理实验显示,无论是否给予此离子通道激动剂,细胞内钙离子内流均高度增加。由此推测,SMDK可能与持续性软骨细胞钙离子内流相关。同时其他研究也显示TRPV4基因在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同时表达,而刺激TRPV4基因可以促进软骨生成,这或许是骨骼发育不良的另一个成因。除了此报道之外,2010年Dal等报道了SMDK患者第15号外显子(c.2389G>A,p.E797K)发生杂合突变,国内亦有1例15号外显子(c.2389G>A,p.E797K)突变所致的SMDK的报道。
SMDK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上,患者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躯干短小、脊柱进行性弯曲畸形,但血液生化指标一般无明显异常,放射学检查可表现为脊柱侧位片上呈现胸椎诸椎体变扁,同时伴有上下椎体间隙增宽。而在脊柱正位片上呈现楔形椎弓根变长。骨盆平片可表现为髋臼顶较为扁平,而双侧近端股骨呈现凹凸不平的矛状。根据Nemec等研究,幼年患者除上文描述的扁平状髋臼顶外,骨盆正位X线有如下特点:髋臼和股骨骨骺间距较同龄儿增宽,同时伴有腕骨骨化延迟。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股骨近端干骺端和骨骺的生长板面出现硬化,骨骺生长板较同龄人加宽。
结合文献复习分析本病例有以下特点:(1)患者躯干短小、脊柱侧弯、X线提示扁平状椎体等典型临床特征;(2)鉴定明确先证者TRPV4基因携带突变位点是已经在研究报道中发现的热点突变,并且体外研究已证实此热点突变导致功能改变;(3)在正常人群中并未找到该突变。本例患者正是基于上述临床及致病突变鉴定而确诊为SMDK。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为TRPV4基因错义突变(c.1781G>A,p.Arg594His)导致的SMDK,结合先证者和家系成员临床表现及基因测序结果,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此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突变位点,证实突变的基因和临床表型在SMDK病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此类疾病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