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十八期Enews
来源:CSOBMR 发布日期:2017-07-13 10:54:45浏览:9098次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维持正常骨功能所需的最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cutoffs for functional bone measures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Osteoporos Int. 2017 Apr;28(4):1377-1384.
编译:丁悦 刘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
Lee DY, Jee JH, Cho YY, Jang JY, Yu TY, Kim TH, Hong YJ, Hong WJ, Jin SM, Hur KY, Kim JH, Kim SW, Chung JH, Lee MK, Min YK.
本研究旨在明确骨量低下的绝经后妇女维持骨健康所需的最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羟维生素D的血清浓度维持于20ng/ml比30ng/mL更有益于骨健康。
背景:
目前对维持骨健康所需的最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研究使用目前的金标准(即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转换生化标记物、甲状旁腺激素及骨密度(BMD)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09-2014年期间于三星医疗中心新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的750例绝经后妇女的病历。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10、10-20、20-30及≥30ng/mL组。使用方差分析比较上述4组患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LP)、1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骨密度。使用样条曲线及局部加权回归平滑曲线估算25羟维生素D的临界值。
结果:
血清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与血清BS-ALP, CTx,及iPTH的浓度呈负相关。仅股骨颈及全髋关节骨密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股骨颈及全髋关节骨密度样条曲线估算的血清25羟维生素D的临界值分别为11.9和9.7ng/mL。甲状旁腺激素局部加权回归平滑曲线在血清25羟维生素D <20ng/mL时呈急剧的下降,而后曲线进入平台期。
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25羟维生素D的血清浓度维持于20ng/ml比30ng/mL更有益于骨健康。
骨转化标记物可预测男性桡骨体积骨密度及骨几何结构的变化
Bone turnover predicts change in volumetric bone density and bone geometry at the radius
Osteoporos Int. 2017 Mar;28(3):935-944.
编译:丁悦 傅光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
Pye SR, Ward KA, Cook MJ, Laurent MR, Gielen E, Borghs H, Adams JE, Boonen S, Vanderschueren D, Wu FC, O'Neill TW.
本研究纳入514名年龄在40-79岁之间的欧洲男性,并在研究开始时及平均4.3年之后分别进行桡骨中段及远端的外周定量CT扫描。研究开始时骨转化标记物水平较高的男性,其体积骨密度及骨几何结构的年龄相关性改变更为显著。
简介:
本研究旨在明确男性桡骨骨密度及几何结构的变化,并探究骨转化标记物及性激素水平对上述变化的影响。
方法:
我们在曼彻斯特(英国)及勒芬(比利时)的登记人口中选择了40-79岁年龄段的男性作为招募对象。研究开始时,我们检测了骨形成标记物(P1NP和骨钙素)和骨吸收标记物(β-cTX 和 ICTP)水平。此外,还测量了全睾酮、生物有效性睾酮和雌激素的浓度。我们在研究开始时及平均4.3年后对患者的桡骨远端及中段进行了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pQCT)。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14位受试者,平均(标准差)年龄为59.6(10.5)岁。桡骨中段的皮质骨平均体积骨密度(-0.04 %/年)、骨矿盐含量(-0.1 %/年)及骨皮质厚度(-0.4 %/年)均可见显著的下降,而总面积(+0.5%)及髓腔面积(+2.4%)则可见显著上升。桡骨远端的总体积骨密度可见显著下降(-0.5%/年),而桡骨面积则可见显著上升(+0.6%/年)。血清骨吸收标记物及骨形成标记物浓度的升高与桡骨中段的骨矿盐含量降低、骨皮质面积减少及桡骨远端的体积骨密度减少相关。骨吸收增强与桡骨中段的总面积和髓腔面积增加及骨皮质厚度的减少相关。性激素水平与pQCT测量指标的变化无相关性。
结论:
研究开始时骨转化标记物水平较高的男性,其体积骨密度及骨几何结构的年龄相关性改变更为显著。性激素对pQCT测量指标的变化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