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CSOBMR YOUNG2017 | 骨代谢疾病基础及科研方法培训班纪实

来源:CSOBMR 发布日期:2017-05-31 14:06:43浏览:9107次

中华医学会

第九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

骨代谢疾病基础及科研方法培训班纪实


美丽的初夏时节,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CSOBMR)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九次中青年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 于2017 年 5 月 25日至27 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召开。在分会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分会基础与转化学组于5月25日举办了“CSOBMR骨代谢疾病基础与科研方法培训班”。这是一次旨在提高我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研究水平的公益性学习班,并得到了泰凌医药(江苏)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学习班吸引了1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青年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和刚刚步入科研领域研究生的热情参与。分会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及分会基础与转化学组组长陈林教授分别致辞,鼓励青年学者加强自身学习,主动向本领域优秀的科学家请教。

1.png


2.jpg

分会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致辞


3-1.png

基础与转化医学学组组长陈林教授组织培训班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本领域富有研究造诣的7名科学家进行授课,他们进行了精心准备,从多个角度对骨骼发育及相关疾病的科学研究展开了图文并茂的精彩演讲。首先北京协和医院的吴志宏教授介绍了骨骼畸形的遗传学研究,主要围绕先天性脊柱侧凸致病基因TBX6的研究工作展开演讲,不仅介绍了先进的“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在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还用详实的数据解释了TBX6基因致病的复杂遗传学机理。此外,吴教授还介绍了患者血液及DNA样本采集的重要性及存储的注意事项。第四军医大学的杨柳教授讨论了谱系示踪技术在骨骼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骨、软骨研究中常用的Cre工具小鼠,并利用前期肥大软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分化研究作为实例,展示了谱系示踪在追踪细胞命运、揭示骨骼发育机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在骨再生等相关领域的潜在重要用途。杭州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的鞠振宇教授就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再生与衰老”展开论述,尤其是对P53、P16等分子在相关干细胞稳态维持及分化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生物研究所的胡苹教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报告了骨骼与肌肉相互关系的研究,加深了大家对“骨肉相连”的认识,为骨骼肌肉相互对话的内分泌与机械应力机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线索。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的李保界教授以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研究为切入点,讲解了进行成骨细胞分化、功能及骨转换调控机制研究的思路及方法,为研究初学者提供了非常经典的范例。南方医科大学白晓春教授围绕近期工作,就成骨细胞的非典型成骨外作用进行了论述,研究切入点新颖,深化了成骨细胞对血管生成及作为造血干细胞龛发挥调节作用的认识。中科院动物所的王强教授介绍了骨骼疾病的多种模式动物,尤其以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骨骼研究领域中特别是在颅面部发育方面的优势,,并邀请大家在骨骼代谢临床研究与模式动物研究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做出源于临床,富有原创性的工作。


3.png

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亲临学习班


4.jpg

学习班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5.jpg

吴志宏教授与听众互动


6.jpg

杨柳教授介绍谱系示踪技术


7.jpg

鞠振宇教授阐述再生与衰老


8.jpg

胡苹教授讲授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关联


9.jpg

李保界教授讲授结节性硬化症的骨骼异常


10.jpg

白晓春教授介绍骨骼对血管生成及作为造血干细胞龛的调节作用


11王强.jpg

王强教授介绍模式动物研究


本次学习班的参会者对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饶有兴致,大家就骨骼疾病的研究方向、具体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习班学术气氛浓郁,听课者们纷纷表示这样紧密结合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的免费学习班,非常值得持续开展,这为青年研究者们提供了高水平的与科学家沟通、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对培养本领域 “有才能、善合作”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大有益处。相信未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基础与转化医学学组,将为推动本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贡献更大的力量。


12.jpg

CSOBMR骨代谢疾病基础与科研方法培训班成功举办

(供稿:谢杨丽、陈林)

(摄影:李梅)

新闻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