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Enews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第七期Enews

来源:CSOBMR 发布日期:2017-01-22 12:21:58浏览:9211次

A High Amount of LocalAdipose Tissue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Cortical 

Porosity and Low Bone MaterialStrength in Older Women 

局部大量脂肪组织沉积与老年女性皮质骨密度及骨强度下降相关

(Journal of Bone andMineral Research, Vol. 31, No. 4, April 2016, 

pp 749–757,DOI: 10.1002/jbmr.2747)


编译  蒋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下降及骨微结构受损导致的骨强度降低和增加骨折风险为特征的疾病。既往认为,高的体重指数 (BMI) 会减少骨松性骨折。但是,近期研究显示,骨折在肥胖女性中反而更常见,且肥胖因素独立于骨密度(BMD)而增加骨折风险,这就提示,过量的脂肪组织对骨质等因素,可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临床已经发现,肥胖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皮质骨含量高的骨骼部位,如肱骨和踝骨。肥胖增加骨折风险独立于BMD的结论提示,脂肪组织的增加对骨质产生负面影响。以微压入测试方法评估骨矿物质强度指数(BMSI)的方法已经可以用于人体,基准点压痕 (RPI)技术是用于评估BMSI的新方法。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沉积是否相关于BMSI和皮质骨微结构,研究共纳入202名女性,平均年龄78.2±1.1岁,通过XtremeCT测量胫骨部位的骨参数和皮下脂肪。用骨密度测量仪对胫骨中段至少11个凹痕点进行BMSI有效测量。身体组成成分用双X线吸光测定法测量。BMSI负相关于BMI(r=-0.17,p=0.01)、全身脂肪总量 (r=-0.16,p=0.02)、尤其是胫骨皮下脂肪 (r=-0.33, p<0.001)。胫骨皮下脂肪也相关于皮质孔隙体积 (Ct.Po)( r=0.19, p=0.01) 和皮质骨骨密度(Ct.vBMD)( r=-0.23, p=0.001)。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胫骨皮下脂肪独立于协变量 (年龄、身高、log体重, 二磷酸盐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吸烟、钙摄入、走路速度和BMSI 操作者),相关于BMSI (β=-0.34,p<0.001), Ct.Po (β=0.18, p=0.01)和Ct.vBMD (β=-0.32, p<0.001)。BMSI 独立于其他协变量而相关于远端胫骨皮质骨骨质疏松程(β=-0.14,p=0.04) 和皮质骨骨密度(β=0.21,p=0.02) ,但是这些骨参数仅能分别解释3.3% 和 5.1% 的BMSI变化。结论,脂肪量独立负相关于BMSI 和 Ct.vBMD,但正相关于Ct.Po,提示,脂肪组织对骨质及微结构可能有负作用,胫骨局部皮下脂肪更明显相关于这些骨特性,提示脂肪组织对骨骼的负面影响可能不是全身性的,而是通过局部作用或旁分泌作用实现的。高的体重或BMI与高BMD相关,且传统上被认为是骨折的保护因子,但近期的研究揭示,在肥胖者中有明显高的骨折比率。肥胖女性中,常出现以皮质骨为主部位的骨折,如上臂及踝关节骨折。本研究结论提示,骨组织局部的脂肪组织可能对皮质骨质及其微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且该负面影响来源于局部脂肪蓄积或旁分泌,而非系统性的脂肪蓄积。脂肪与骨相互作用的机制及他们在皮质骨、松质骨中有什么不同,目前还不清楚。



Bone mineral density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findings from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adolescents and pre-menopausal women

骨密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基于一项青少年与绝经前女性人群研究的结果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10.1002/jbmr.2903


编译  林安华


江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是两种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的致病及致死原因,在老年人群中两者患病率均明显增加,多项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均表明,心血管疾病与骨密度及其相关结局有关,心血管疾病是骨量丢失和骨量丢失导致的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始于青少年时期的慢性炎症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常伴随着低的骨密度,既往主要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AVON亲子纵向研究,是一项以英国人群为基础的注册队列研究,共纳入了英国西南部预产期在1991年4月1日至1992年12月31日在内的14541名妊娠女性。本研究为其嵌套内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了3366名女性受试者以她们4368名子代,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在年轻人以及中年人中骨代谢特征与心血管标记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利用DXA检测受试者的全身骨密度(TBBMD)及髋部骨密度(hip BMD)、全身骨面积及骨矿含量,利用高分辨超声仪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IMT)。通过测定收缩期和舒张期动脉参数差值来计算动脉血管扩张度。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法明确女性人群中以及青少年人群中BDM与cIMT、 cIMT与动脉血管扩张度的关系。研究者将受试对象分为女性(产妇)和青少年(子代)两组。女性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8±4.2岁,BMI26.2±5.0kg/m2,71%的受试者为绝经前妇女,5.2%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其中大多数(86.8%)总体髋部T值大于-1,只有约0.5%的受试者T小于-2.5。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年龄、身高、肌肉量、脂肪量、停经、吸烟、雌激素替代、钙/维生素D摄入以及教育)的统计分析中,TB BMD和hip BMD均与cIMT呈正相关(0.071[0.030, 0.112], p=0.001; 0.063[0.025, 0.101],p=0.001)。股骨颈BMD、TB BMD和骨矿盐含量与动脉血管扩张度呈正相关。青少年受试者平均年龄17±0.4岁, BMI 23±4.1kg/m2,男性占44.5%。整体而言,其测得的hip BMD和TB BMD与cIMT呈正相关,相关性强度与他们的母亲们结果一致。与之前发表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是,本研究证实了在多数绝经前女性及其子代中,BMD与cIMT呈弱的正相关性。研究发现,股骨颈BMD和TB BMD的升高与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下降有相关性。在青少年人群中,研究者推测BMD,cIMT和动脉血管扩张度之间的相关性或许反映了骨骼与血管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

新闻列表
更多>>